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我是教师 > 正文
我是教师
学生眼中的人生导师——记校“师德标兵”戴显英教授


在沟通方面,戴显英总是充分利用上课时间,鼓励学生有问题就立刻提出,所以在备课时就会留出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时间。课间甚至在去赶校车的路上,几乎都有喜欢沟通的学生过来和他边走边聊。不光是学习,还有专业等其他方面,比如大三的学生会与他讨论一些关于考研的问题。可以说他为喜欢沟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

正如戴显英的硕士研究生杨源所说:“戴老师是最负责的导师,他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碰面次数最多的老师。评价一个负责的好老师很简单,就看他一个月能跟你见多少次,帮你解决多少问题。戴老师很忙,会经常出差,但是他都会把这些出差安排在周六周日,基本坚持每周与学生碰面不间断。戴老师不光可以清楚记得每个学生的名字,他甚至把每个学生的性格、目标、生活、适合什么都了解得十分清楚,可以用‘师父’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与戴老师的关系。”杨源曾经就出国问题找戴老师谈话,戴老师从晚上9点一直与他谈到12:30,给他分析了许多其中的道理,帮助他做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决定。

戴显英所带的研究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和学术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他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学业规划。在每年研一学生入学的第一周,他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确定培养方案和选课表。从入学的第一学期,他就安排研一的学生参与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使学生能够尽快了解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进展。到研一第二学期,他安排学生参加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与课题,让学生做适合自己的事。

2008级硕士研究生邓文洪,他的家族企业做得比较好,家人认为他读研没有用处,所以一直催促他退学。邓文洪对自己人生方向不确定,曾经一度很苦闷,并严重影响了学业。戴显英得知后,对他做了近一年的思想工作,劝慰他为了长远考虑,希望他把握机会把研究生读完。为了抢回耽误的时间,戴显英老师亲自带着邓文洪一起到中科院半导体所做实验近10天,直到过年前一周才返回西安。最终,邓文洪顺利毕业,目前在深圳独立创业,是一家外贸企业的老总。

凝聚态物理学科2009级硕士研究生宁静和2010级硕士研究生郑若川不仅底子薄,而且也都并非微电子或物理专业。戴显英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各自特长的学业规划。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自我努力,宁静同学不仅提前读博,而且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赴美国留学深造。郑若川同学不仅获得了微电子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而且还在西电学报发表EI检索论文1篇。

除了在学业上尽心尽力培养学生,戴显英还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并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每年的端午节与中秋节,戴显英都会给学生赠送粽子和月饼,让学生能安心学习与工作。他还经常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对生活困难学生积极提供经济帮助,如帮助经济困难研究生垫付学费、还多次向学校及微电子学院患病的学生捐款。

严谨而不求名利的科研工作者

近年来,戴显英主持或承担了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军事电子预研、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等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他认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一篇论文的发表,其数据和结果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要确保其正确性。如果数据不够完善,宁可把论文放一放,也不要急于发表。他对所承担的所有科研项目,不论大小,都同等对待,一样严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戴显英说,搞科研讲究一个积累,不能好高骛远。

虽然戴显英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他始终以谦虚务实、不求名利的态度对待工作。讲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关于荣誉,戴显英说:“荣誉这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别人给的,不能把它看得太重,工作的目的是在其中得到快乐而不是一心为了名利。”在当今这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人里有不少急功近利的人。戴显英说,太急功近利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倒不如认真学习工作,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那么荣誉自然而然地就会到来。一个人,真实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都是身外之物。

在与戴显英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过程中,他始终以一位普通老师自称,其谦虚的态度让人敬佩,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他关心爱护学生的行为让我们感动。戴显英的学生徐斯元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戴老师不仅仅是一名老师,用‘师父’来称呼他,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

(文/西电新闻网·卫晓俊 李梦鹤)

上一页 [1] [2]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电话:029-88201000

访问量:

版权所有:江南平台,江南(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