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讲座报告

高性能电子装备设计与制造高峰论坛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点击:
报告人 段宝岩院士等专家学者 时间 12月7日9:00
地点 北校区老科技楼一楼报告厅 报告时间

论坛名称高性能电子装备设计与制造高峰论坛

报告时间:2019年12月7日上午9:00至11:50

报告地点:北校区老科技楼一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报告1:漫谈“逐日工程”

报告人:段宝岩

报告人介绍:

段宝岩,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电子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77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原西军电、现江南平台,江南(中国)),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1-1994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后,2000美国康乃尔大学高访。2002-2012任江南平台,江南(中国)校长。现为江南平台,江南(中国)教授。

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开辟了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研究的新领域。系统地建立了电子装备电磁场、结构位移场、温度场之间的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了机械结构因素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场耦合理论与影响机理的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及FAST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0余次,著书6部,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劳动模范(2005)、师德先进个人(2004)、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等称号。入选2009科学中国人,2011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成果奖。

报告会摘要:

空间太阳能发电站(SSPS)主要是指将同步轨道(GEO)上的太阳能,通过新的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有效采集并传输到地面成为电能的系统。目前SSPS主要由太阳能高倍聚光器、光电转换与电力管理系统以及无线传能的收-发天线系统等三大功能系统组成。其是落实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研发项目。

2014年,团队在充分调研与分析了国内外多种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线聚焦原理的聚光方案—OMEGA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该方案相较美国NASA于2012年提出的ALPHA方案,在系统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发电能力可提高24%。已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备选方案。

目前,团队正在准备建设全球首个全系统、全能量转换过程、百米、千瓦级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演示验证系统。其不仅可完整的再现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运行、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在关键环节之一的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方面也预期可达18%(全球最高,相较日本同实验条件下的效率提高50%以上)。


报告2:电路板联装成套装备关键术与产业化

报告人:张宪民

报告人介绍:

张宪民,博士(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装备与现代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器视觉技术等。在《Transactions of the ASME,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等国际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200多篇,发表SCI、EI索引400余篇,其中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索引论文180余篇;论文被引用5000余次。兼任国际机械科学与机构学联合会(IFToMM)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委员会委员。已授权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21件、软件版权4项。其团队的大型环保装备自动化监控系统已远销俄罗斯,“面向线路板的无铅联装成套装备”及“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已成功产业化,出口到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发达国家。

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2001年)、首届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丁颖科技奖(2007)、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等荣誉。

报告会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路板的组装密度越来越高,元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围绕电子元器件向微型化,组装向无铅、高密度、高精度、高速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了电路板传输及高速精密定位系统、机器视觉导航系统,电路板联装过程中的自动光学和微焦X射线检测等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制了相应的成套装备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报告3:柔性驱动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趋势

报告人:訾斌

 

报告人介绍:

訾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山学者”特聘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智能机器人先进机构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ESI高被引3篇,出版Springer、科学出版社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多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委员、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安徽省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器人等多个期刊编委。

报告会摘要:

柔性驱动机器人是柔软材料的利用,驱动方式的创新,能够拥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灵巧性、人机交互性能以及工作空间,是未来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装备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运载与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工程需求与应用前景。报告介绍柔性驱动机器人发展战略意义、研究现状、趋势与挑战,关键科学问题,以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研究展望的一些思考。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电话:029-88201000

访问量:

版权所有:江南平台,江南(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