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我是教师 > 正文
我是教师
那一股韧劲儿——记校师德标兵李小平教授


“李老师的课脉络清晰、明了易懂,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推导都变得不再令人生畏。始终能吸引大家目光的温雅态度,以及能牢牢抓住耳朵潺潺溪水般的声音,也让我们在听课时更加走心。”本科生刘雪峰对他的“电路”课学习时光用了“美好”两个字来形容。

“觉得自己特幸运!”由于曾任“电路”、“信号与系统”两门课课代表而与李小平有更多交流机会的学生李康,认为自己良好的专业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都得益于李老师的“真传”,如今已被保送至西电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读研究生的他,提起李老师,装着满腹的感激,“李老师课里课外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我,是她帮助我坚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并教我专注于未来的创造与发展。”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李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包容开放的教育理念。作为她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周六上午的学术报告及讨论雷打不动,借此机会,李小平会耐心仔细地与每位学生探讨、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除了参加项目外,她还鼓励并指导博士生独立申请和承担一些自由探索类的博士基金项目,通过完整的科研训练,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学术能力。

师从李小平的博士生白博文说:“李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但在课下,她总是和蔼可亲,悉心了解我们的生活及思想状况,身体力行地教我们做人做事。”

担当——创设钱学森班,开启人才培养创新探索之路

2014年10月8日,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之名命名的国内第六个高校“钱学森班”——“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在江南平台,江南(中国)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这一天的到来李小平盼望已久。

“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是对钱老‘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传承,是创新人才的探索之举,更是引领全面教育改革的难得机遇。”当年大胆提出创办钱班设想后,李小平揽下重任,带领着工作团队在做了广泛调研和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空间电子信息特色的钱班实施方案,并不负所望,获得了钱学森办公室及钱永刚教授等的肯定与支持。

作为学校空间科学与技术新专业的开办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令李小平常常思索和亲自践行。她提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本科提升计划方向,倡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理念,设计了“航天专家面对面”系列学术活动,全力建设空间科学教学实验中心,形成了一种体系开放、机制灵活的人才教育体系。

她尤为重视学生的创意发挥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建立了“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和“梦想工坊”,全功能创新概念实现场地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2015年,由本科生为骨干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发射上天,正是空间院本科生系统工程培养理念的一次成功案例。

作为研制“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的主要骨干,提起和“小伙伴”亲手研制的小卫星作为航天产品进入太空时,钱班学生张子恒仍难以抑制心中的雀跃,“绝对是学院给我们的一颗巨大彩蛋,这样的锻炼机会同学们想都不敢想!从最初的方案论证,到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再到最后完成测试,就像亲身出演了一部“烧脑”大片,让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说实话,期间经历过很多失败,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好在有李小平等老师们的暖心鼓励和不断打气,让我们最终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和希望。”

李小平还积极致力于推进校所联合培养,以科学研究带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她的推动下,空间院同航天研究所联合成立了空间测控通信、空间特种测量和钱学森空间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联合实验室、2个培养基地、3个实验中心,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校所联合培养机制。她时时惦记着在钱学森空间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科研实践的5名同学,作为他们的双导师之一,她不仅在选题和技术方面给予这几位同学耐心的指导,更是一有机会就去看望他们,送去鼓励和慰问。令李小平感到欣喜的是,目前这5名同学的科研实践成绩都得到了研究院的普遍好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电话:029-88201000

访问量:

版权所有:江南平台,江南(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