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西电走出的著名女作家——记我校校友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研究员

凌力,本名曾黎力,曾用名曾莉莉。1942年2月出生于延安,1960年8月考入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1966年初毕业于我校无线电控制专业,分配到七机部第三研究所任技术员,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教授级研究员。

童年的凌力对演话剧,唱歌扭秧歌都很有兴趣,而且是一位京戏的忠实票友,大量的三国戏、水浒戏使她从小就爱文兼爱史。除了上学,凌力的最爱就是读书了,经常徜徉于中外文学作品的园地而流连忘返。当一名作家是凌力心中的梦,上高中时她就试着写了一篇小说,寄给一位名家求教,虽未得到任何回音,但对文学与历史的挚爱她一直珍藏于心中最柔和的绿地中。

然而凌力还是依从父命,学了5年的理工科,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一个进出导弹驱逐舰、进行导弹发射控制的科研技术人员,弃专业而从事文学创作,初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凌力说,是历史和生活把我逼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在她参加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工作停顿了,科研不搞了,到处都在打“派仗”。她实在无法认同那是一种社会进步,心中十分惆怅。她想研究历史,想把自己的思考诉诸文学创作的激情呼之欲出。凌力选取了我国封建社会末一次长达18年、纵横九省的大规模农民武装革命——捻军抗清这一历史题材,开始了《星星草》的艰辛创作。

这是凌力的发愤之作!她每天带上面包和水到故宫、图书馆查阅资料,一呆就是一天。她行程万里,到烟台、安徽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领略山川形胜,搜集轶闻趣事,印证史料,获得感性印象。她以科技人员特有的严谨对待写作,历时10年、7次修改,用粗犷的笔锋为我们展现了捻军在太平天国覆没的逆境中金戈铁马,奋起抗清的悲壮历程。借助捻军苦斗的历史,来歌颂已经长眠于地下和仍在人间坚持战斗的人民英雄们。

有人会说,凌力写小说,大学学的东西岂不都浪费了?但凌力不这样认为,她说:“学理工从中得到的启示和多种思维方式,使我受益终身。而写长篇小说,很大程度上是我对控制工程总体设计爱好的变形和延续。”她参加过多次导弹的发射试验,那壮观宏伟的景象每次都深深震撼着她。导弹控制是一个大系统,使她感受到综合的美。而当她爱上文学写作以后,她把长篇小说也当作一个大系统,寻求另一领域的综合之美。秉承搞科研的习惯,凌力构思每一篇作品之际,都要画两大方框图:人物性格变化程序图和事件情节变化程序图。她认为文学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找到相通的地方。她希望自己写的历史小说,能站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成为边缘学科的一部分。

鲁迅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在历史文学的领域中,凌力几十年笔耕不辍,“舍得花力气,死用功”,在《星星草》出版之后,又先后出版了《少年天子》、《倾国倾城》、《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梦断关河》等历史巨著,还有30万字的散文、创作谈和其他作品。佳作迭出,饮誉文坛:《星星草》被列入第一届茅盾奖候选篇目;《暮鼓晨钟——少年康熙》获1995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庆祝国庆45周年征文佳作奖;《梦断关河》获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首届老舍文学奖和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少年天子》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高丽等文本…。她的小说其艺术描摹以鲜活的人物命运做底蕴,并带有史家的研究与发现,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文学功力与艺术品位,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对于选择历史文学创作的路,凌力坚定不移,穷一生之心血而无悔。她有一个宏伟的构思,要写大明崇祯到大清康熙末年整整一个世纪!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凌力又选择了中国历史文学领域的一大系统工程。她在《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后记》中说:“大题目。难题目。任重而道远。”

我们期待着。

(后记:凌力先生因病于2018年7月18日上午8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文/王跃华)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电话:029-88201000

访问量:

版权所有:江南平台,江南(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